此網站需要開啟JavaScript
JavaScript is required

未出脫(臺語)。

陳文祥

陳文祥

1957

紐約市立大學創作碩士/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常務監事

1957年出生於臺北市,1990年取得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創作碩士(MFA)學位,1992年回臺灣與一群藝術家共同創立新樂園藝術空間,每隔二~三年持續發表個展與參加聯展。呼應臺灣當時風起雲湧的政治社會運動,1983年早期創作刻意以「塗鴉」的方式畫「國畫」作為反抗禮教傳統的象徵,發展出胸無成竹,無理揮灑的「黑白畫」(台語「亂畫」之意)系列。 1987年赴紐約求學開始嘗試以複合媒材,後來又加入「現成物」來組構作品,內容轉向諷諭被氾濫的消費商品所淹沒的西方社會。1992年回國進一步嘗試以空間裝置的方式進行創作,至今持續探索處於臺灣特殊黨國資本社政體制中個人處境的想像,經常以臺灣特有的紅條塑膠袋作為低俗與神聖、現實與超凡、解構與認同的轉換象徵。

創作外的休閒紓壓妙方

看電影、看展覽,在有山有水的步道散步或騎車。

獲獎經歷

2008

個展「竄寫」獲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展覽贊助

2005

個展「黑雕塑—以輕薄濡染」獲臺北市文化局展覽贊助

1990

獲奧康納獎學金。約紐市立大學,美國

1990

獲評選為年度研究生最佳畢業展獎,約紐市立大學,美國

展覽經驗

個展

2017

「物質層面」

海桐藝術中心,臺北,臺灣

2010

「眾物昇天」

小室藝廊,臺北,臺灣

2004

「剩空間」

新樂園藝術空間 ,臺北,臺灣

1998

「超低現實」

新樂園藝術空間,臺北,臺灣

1995

「真實 是塞腫的塑膠袋」

新樂園藝術空間,臺北,臺灣

聯展

2023

「上半場比數10:10」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臺北,臺灣

2016

「類似過於喧囂的孤獨」

北師美術館,臺北,臺灣

2012

「感性生產:當知識變成態度」

關渡美術館,臺北,臺灣

2001

「歡樂迷宮」

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臺灣

1996

「臺北雙年展—臺灣藝術主體性」

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臺灣

陷在生活(生命)底層做一些事。

米開蘭基羅曾經把自己畫成「皮囊」作為「最後審判」的簽名,中文裡也有臭皮囊的說法,都是把自己身體當作僅僅是個「囊」的謙卑概念。我用的塑膠袋就是個囊也是「自我」的象徵,在臺灣被廣泛爛用的塑膠袋在我的造型語彙裡就是芸芸眾生,我們的立地成佛、成仙、成聖,就在轉眼、轉念之間。觀者近看「聖像」系列時會以為只是一個被壓扁的塑膠袋,但當後退幾步看時心目中典型的聖像就偶然浮現,觀者的感受從一個塑膠袋的「知覺」轉換成為一個聖像的「感覺」,這樣的過程多少帶給人有如宗教顯靈般的經驗。

購藏作品

五斤聖殤像第一號

可出租

陳文祥2015

$141

尺寸

五斤聖母抱嬰像第一號

可出租

陳文祥2015

$141

尺寸

五斤觀音像第一號

可出租

陳文祥2015

$141

尺寸

金池塘提攜式

可出租

陳文祥1997

$451

尺寸

site-logo-text

電子報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五 9:00 上午 6:00 下午

電話

+886-4-2223-2220

傳真

+886-4-2223-3320

地址

403 台中市西區自由路一段150號